数字化浪潮下,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既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也需应对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9月17日,数学学院在大一晚自习反诈活动中,以反诈答题环节检验学习成果、加深反诈记忆,且紧密结合《反诈第一课》科学开展,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反诈知识储备。
反诈答题环节,严格对标《反诈第一课》核心内容,杜绝偏题、难题,确保“学什么就考什么”。试题围绕大学生高频遭遇的“校园贷陷阱”“刷单返利骗局”“冒充客服退款套路”等场景设计,涵盖诈骗类型识别、防范措施选择、被骗后应急处理以及反诈工具使用等关键知识点,全方位检验学生对反诈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这种精准的试题设计,让学生能快速关联课堂所学,在答题过程中强化记忆,真正实现“学懂、记牢、会用”。
活动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责任的传递。通过参与闯关答题,大学生能深刻认识到自身在网络安全生态中的重要作用——既是网络安全的受保护者,也是网络安全的建设者。从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到掌握如何识别钓鱼网站、防范网络谣言,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是在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青春力量。
答题过程中,学生们展现出极高的专注度:多数人会拿出笔记本,对照《反诈第一课》的重点记录核对答案;遇到错题,会仔细研读错误解析,深入理解错因,从而纠正认知偏差,提升反诈意识;部分学生在遇到模糊题目时,会主动标记,待讲解环节重点关注,展现出强烈的学习主动性。
从反诈答题的知识巩固,到网络安全闯关的技能提升,这一系列活动构建起“学、考、赛、用”的安全教育闭环。它们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检验,更是一场安全意识的唤醒。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以这些活动为契机,将反诈与网安知识内化为日常习惯,外化为行动自觉,在网络世界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守护好自己的青春网络防线,真正做到“网络有我,安全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