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13:30,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第二教学楼四楼会议室,召开“应用型新工科专业集群服务区域产业链升级的校企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是四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智库专项课题的核心学术活动,学院全体教师、部分校企合作企业代表共同参会,课题负责人、学院院长华振兴主持会议。

会上,华振兴院长首先围绕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展开汇报。他介绍,课题组已完成吉林省12所职业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集群设置、人才培养规模及师资结构的全面调研,同步梳理吉林省信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数据,精准定位“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足”“实践教学与企业场景脱节”等核心问题;基于调研成果,初步构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研服务”三维校企协同框架,并结合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整合“政校企行”资源的实践方案,为专项课题后续落地提供方向支撑。
随后,校企合作企业代表结合专项课题方向建言献策。中软国际东北区域教育事业部代表结合“订单式培养”经验,建议细化“3+1”培养方案,将企业真实项目拆解为教学案例融入实训课程;东软教育代表提议共建“实训资源共享平台”,开放企业级实验环境,助力完善“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三级训练体系;吉大正元代表聚焦科研协同,提议联合开展区域数字安全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产业,为专项课题研究补充实践思路。
集体研讨环节,教师与企业代表围绕“双师型”教师培养、企业参与积极性提升等专项课题关键问题深入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学院每学期选派不少于10名教师赴合作企业实践锻炼,企业同步派遣15名资深工程师参与《软件工程导论》《信息安全实务》等核心课程授课;双方共同修订2026级人才培养方案,新增“区域产业链需求模块”,确保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吉林省信息产业升级需求。
此次交流会不仅为四平市科协科技创新智库专项课题积累实践经验,更搭建起政校企深度合作的沟通平台,为推动新工科专业集群服务区域产业链升级、助力吉林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圆满完成专项课题学术交流阶段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