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工作第四次会议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在为扎实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认证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有序落实、高效推进,10月20日中午12时10分,体育学院在体育馆一楼会议室召开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认证工作第四次会议。体育学院院长陈立春、副院长田晓丽、李重言出席会议,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院长李重言主持。
会议伊始,陈立春院长首先发表讲话,就师范认证当前学校层面的工作导向及认证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着重强调。他指出,师范认证是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更是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当前学校高度重视师范认证工作,将其列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全院上下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师范认证不仅关乎体育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更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学生的就业前景紧密相连。陈立春院长强调,全体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认证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安排,确保认证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随后,会议进入工作部署环节。李重言副院长针对近期师范认证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安排。他首先围绕师范认证工作的具体流程,向全体教师进行了系统普及。通过清晰的流程梳理和关键节点解读,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准确把握认证工作的整体脉络,明确自身在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普及流程之后,李重言副院长对申报书、自评报告撰写及相关支撑材料收集工作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申报书和自评报告是师范认证的重要核心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认证结果,全体相关负责人需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确保材料撰写规范、内容详实准确,全面展现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同时,相关支撑材料的收集要做到全面、系统、有条理,确保每一项数据、每一份证明都真实可靠,能够有力支撑报告内容,充分体现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李重言副院长还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持续性改进报告的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表示,教学大纲和教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契合,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和实践导向;持续性改进报告则要真实反映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效,不断推动专业建设持续优化升级,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对持续性改进报告撰写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的实操能力,会议特设“案例讲解与经验分享”环节。专职教师朱若红在会上带来了精心准备的分享内容。她首先播放了提前制作的持续性改进报告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教学视频,直观清晰地展示了计算逻辑与步骤框架。随后,朱若红老师结合自身排球课程的授课实际案例,进行了生动细致的现场讲解。从排球课程教学大纲中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部分的撰写技巧,到如何将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技能测试数据等准确套用到达成度计算模型中,再到最终得出课程目标达成度结果的完整流程,她都逐一拆解、详细演示。过程中,朱若红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的注意事项,为在场教师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

此次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认证工作第四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全院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方向,为师范认证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相信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体育学院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师范认证各项工作,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迈向新台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