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介绍 > 正文

体育学院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2025-05-15 作者: 阅读: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和健康教育理念,系统掌握体育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体育教学、运动技术、赛事组织等能力,能胜任体育教育、训练、管理等多种职业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

师德规范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1.3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育情怀

2.1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2.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科素养

3.1掌握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

3.2了解体育与健康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体育与健康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能力

4.1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4.2获得教学体验,具备体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班级指导

5.1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5.2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综合育人

6.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

6.2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6.3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学会反思

7.1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7.2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3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沟通合作

8.1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8.2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专业特色

体育教育专业突出师范性与应用性两大特色,以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为目标,注重学生“一专多能”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体育强国”理念下构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促进转型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体育教师、体育训练及相关管理人员。

报考提示

考生应具备生源所在省份体育专业统考成绩合格证书。

体育康养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植吉林,辐射全国,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及银发经济下健康产业发展对体育康养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体育康养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与素养,具备较强体育康养服务能力,能胜任社区服务机构、体育健康产业等领域的运动休闲、运动健身、运动养生、健康管理等教育、指导工作,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运动健康产业人才。

毕业要求

职业规范

1.1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2 丰富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

1.3 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专业素养

2.1 掌握体育康养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利用所学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

2.2 了解体育康养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3 具有体育及健康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从业资格。

2.4 系统掌握体育学和医学基础知识以及体育康养的专门知识。

2.5 了解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等服务工作。

学会反思

3.1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体育康养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3.2了解国内外体育康养发展动态,具备体育康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沟通合作

4.1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2能够在体育康养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终身学习

5.1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5.2 能够适应体育康养专业的发展需求,主动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学、医学。

核心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运动营养与膳食、老年人科学健身、健康养生学、体能测试与评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养社区工作方法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运动康复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体育康养产业,以及健身休闲行业等。

报考提示

考生应具备生源所在省份体育专业统考成绩合格证书。


运动训练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职业素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能够胜任运动队、俱乐部、体育训练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要求

【毕业生5年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养(政治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情感素养)】

政治素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好教练。

知识素养

熟知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认识体育历史,掌握体育运行、发展规律;懂得体育健身和体育社会功能原理,借以指导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能力素养

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等;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所规定的要求;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工作和社会体育工作的理念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素养

具有教学情怀,善于通过项目教育育人;具有良好岗位工作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和团结协作。

核心课程

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学制

本专业为全日制专科专业,学制三年。

就业方向

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训练及相关管理人员。

报考提示

考生应具备生源所在省份体育专业统考成绩合格证书。